作为广东省最年轻的城市,云浮市近年来在粤港澳大湾区西岸绿色建材基地建设中动作频频。近日,该市云安区发布重要公告,都杨镇佛仔顶矿区的建筑用花岗岩矿与砂质高岭土矿采矿权评估报告正式对外公示,这一消息标志着云浮即将重启矿山出让工作,为当地绿色建材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
从公示的评估报告内容来看,佛仔顶矿区的资源储备实力不容小觑。据统计,该矿区建筑用花岗岩矿的资源总量达到3亿立方米,按照规划方案,其年生产规模将设定为1500万立方米,采矿权出让年限初步确定为20年。在价值评估方面,经专业机构测算,该采矿权的评估总价为14.35亿元。若以2.33亿立方米的可采储量为基数计算,每立方米的评估单价约为6.16元。不过,这一价格与云浮市近年来其他矿山采矿权出让案例相比,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
深入分析云浮市过往矿山出让情况可知,采矿权的最终成交成本往往并非仅由评估单价决定,附加条件常常成为影响实际成本的关键因素。例如,此前云城区云初大窝塘矿区出让时,除了正常的矿权费用外,竞得企业还需额外投入约12.25亿元,用于该矿区周边道路等配套工程的建设。而此次佛仔顶矿区6.16元/立方米的单价仅为评估阶段的计算数值,并非最终成交价格。至于后续出让过程中是否会设置类似的配套建设要求,目前相关部门尚未给出明确答复。若参考云初大窝塘矿区的案例,一旦增加附加费用,企业获取该采矿权的实际成本将大幅提升。
回顾云浮市近年中止出让的矿山项目,其价格水平也高于佛仔顶矿区此次的评估价。其中,河口街道大石岭矿区采矿权的起始单价超过15元/立方米,云安区都杨镇小旗脊矿区的单价约为7.2元/立方米。尽管这些矿山的出让进程未能顺利推进,但从价格数据不难看出,佛仔顶矿区当前的评估单价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结合过往经验,矿山出让中的附加条件多集中在配套设施建设领域,除了道路工程外,还可能涉及水利设施等项目。这些配套工程虽能为后续矿区开采和运营提供便利条件,但也会直接增加竞得企业的前期投入成本。因此,佛仔顶矿区采矿权的最终成交成本,还需等待出让具体条件公布后才能准确判断。
值得关注的是,在佛仔顶矿区周边区域,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正同步推进,为未来矿产开发提供有力支撑。由中电建投资9.8亿元打造的云浮港都杨关塘码头项目,目前正在积极建设中。该码头计划建设5个3000吨级内河散货泊位,在码头结构设计上,还预留了5000吨级内河散货船的通航空间,码头岸线总长度达500米,设计年吞吐量可达到2500万吨。该码头建成后,将有效解决佛仔顶矿区矿产运输难题,大幅提升运输效率。与此同时,中电建绿色建材先进制造生产基地也在建设过程中,未来该基地将与佛仔顶矿区形成产业联动,进一步推动云浮绿色建材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
随着云浮市多个大型矿山将在未来2-3年内集中进入出让和开采阶段,市场对后续是否会出现企业间竞争压价的情况关注度日益提升。从市场供需层面分析,若短期内多个矿山集中释放产能,而市场对绿色建材的需求增长未能及时跟上,可能会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部分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或许会采取低价竞争策略。但从资源差异角度来看,云浮市不同矿区的矿种类型和品质各有特点,例如部分矿区以建筑用花岗岩矿为主导,部分矿区则包含水泥用石灰岩等矿种,不同矿种对应不同的细分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企业间的直接竞争压力。
从产业规划层面考虑,云浮市正朝着打造千亿产值绿色建材产业集群的目标迈进。截至2024年,当地绿色建材全产业链产值已突破6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40%。在这一发展目标指引下,相关部门可能会对各矿区的生产计划、产品销售方向进行引导和协调,以避免出现过度竞争的情况。此外,从企业策略角度出发,大型企业在获得采矿权后,通常更注重长期稳定的收益,而非短期通过低价竞争获取市场,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市场压价风险。
矿业作为云浮绿色建材产业发展的核心环节,对地方财政收入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云浮市委、市政府明确承诺,将把资源经济收益的50%用于教育和卫生领域的短板补齐工作。此次佛仔顶矿区采矿权若能顺利完成出让,不仅将推动当地绿色建材产业进一步壮大,还能为教育、卫生等民生事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实现产业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双赢局面。目前,佛仔顶矿区评估报告公示已顺利完成,后续出让流程的推进情况、企业参与竞拍的积极性,以及该项目对区域产业布局和民生事业的具体影响,值得社会各界持续关注。